今天,交通運輸幾乎占所有溫室氣體(GHG)排放量的30%, 好消息是乘用車正在以飛快的速度電動化。2018年,路上行駛著100萬輛電動汽車(EV),近期的研究預測到2030年,全國將部署約2000萬輛電動汽車。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到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的數量將超過2.5億輛。
盡管電動汽車的效率是傳統汽油動力汽車的2至3倍,并且在排氣管處沒有排放,但是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和帶來的總體空氣質量收益取決于用于充電的電網的混合能源。在某些情況下,如果電動汽車主要使用基于化石燃料的發電機充電,則可能導致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甚至有助于延長化石燃料的壽命。
認識到這一點,各地的多家公用事業,汽車制造商,城市和電動汽車充電提供商正在推出新的試點計劃和服務,以使住宅和商業客戶能夠將可生能源用于其電動汽車的電力需求,并有時進行充電以幫助整合更多可生能源網格上的資源。白天充電與峰值太陽能輸出同步,而夜間充電通常可以與風能輸出保持一致。下面,我們將探討當前提供的一些充電選項,主要是突出一些示例,以使EV充電的時間與可生能源的發電更加緊密地匹配。
網絡收費
在某些情況下,客戶可以訪問車站網絡,以可生能源為電動汽車充電。允許客戶以100%的價格從風能中獲取充電電力,客戶就可以無限制地使用800多個充電站。城市的網絡。除了網絡充電外,還鼓勵他們在晚上和周末在家進行非高峰充電。
今年早些時候,國家快速充電網絡公司計劃用100%的風能或太陽能為EV充電網絡供電。要參與,客戶可以注冊“按需付費”計劃,該計劃按分鐘計費客戶,也可以注冊為每月按固定費率收費的會員計劃。
托管充電
通過托管的充電計劃,客戶,公用事業甚至汽車制造商可以控制EV充電的時間,以符合清潔能源的可用性和電網需求,同時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客戶同意將充電時間每天延遲多一個小時,以更好地與可用的可生能源保持一致,以換取較低的充電率。
使用現場可生能源充電
EV充電可以與現場可生能源發電結合使用-常見的方式是將EV與現場太陽能系統(在某些情況下與電池并置或不進行托管充電)共置一地。
例如:燃氣與電力公司和其他參與者合作,在動物園實施了一個試點項目,該動物園安裝了10個太陽能光伏(PV)頂篷。該程序使客戶可以使用五個充電站,并且在不使用時,太陽能存儲在電池系統中。還使用自己的光伏系統產生的太陽能為750個充電站的一部分供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