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充電樁是新能源汽車的電能補充裝置,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充電樁的建設在逐步的增加,根據充電樁聯盟公布的數據來看,截至今年7月全國充電樁保有量105.1萬臺,為何充電樁數量那么多但還是不夠用呢?
說起充電樁的利用率偏低,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充電樁站點布局的合理性;
首先充電樁位置不合理,好的地段雖然客流量大,但地理位置優越,價格偏貴;偏僻的地段雖然便宜,但客流量小,很多車主不愿前往充電,建成充電樁后的利用率不高。
二、充電樁設施不兼容;
由于運營商不同,充電樁的插頭及新能源汽車的充電口也會存在差異。充電樁不能正確與電動車通信的時候,就會出現雖然連接的很好,充電樁也識別出了插頭正常插入,但不能為車充電的不兼容現象。其次,各個充電樁使用的充電卡和收費標準也不一樣。不同運營商的充電樁,有的需要用電卡,有的則是微信支付;有的是人工服務,也有的是自助支付,彼此之間很難實現通用。
三、新能源汽車充電位被燃油車占位;
市區里面的停車位相對于來說比較緊張,很多充電樁車位都被燃油車占用,加上管理等各方面的因素,管理員對于充電樁被占用也聽之任之。公共充電樁會分布在停車場中,但在停車場充電還需要付停車費。停車費會成為影響消費者使用的因素,因為停車費本身不比充電費便宜,甚至高出充電費。出于利益考慮,許多停車管理單位不愿多給電動車留車位充電。
四、充點樁設備損壞;
新能源充電樁安裝在戶外,會遭遇烈日暴曬、風吹雨淋;用戶不正確的操作等都會給充電樁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壞。
想要提升充電樁利用率,還是需要提高隨車樁配比,這需要物業和電力局等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對于公共充電樁而言,要加大后續大功率直流快充樁的建設比例,同時,也要加強公共充電服務站點的運營管理水平,減少燃油車占位的情況發生,從而提升消費者的充電體驗。